2007-11-26

話 ── 沒意思而已?

我真愛在我周邊常常聽到的(空)話。真愛死……

像“這是一個趨勢”,我聽到這一句就想趕快跑掉,因為那個人會跟我解釋他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人家說一個東西現在流行,所以他認為他也要(做),而且我最好也要。這有點像你問一個人他休閒活動是什麼,然後他回答“看現在流行什麼”。話反過來說變成“我不知道我想要或喜歡什麼,我需要別人告訴我。他們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Nice...

現在很多人瘋狂"Web2.0"。這也是一個“趨勢”。不過,"Web2.0"是什麼?好像沒有人真的有辦法說。為什麼?因為這只是一個"marketing buzzword"。原則上,Web2.0的意思是我們把所有的角改成圓形的,然後我可以賣你免費給我的內容,而且感謝你給我你所有的個人資料,因為我也可以好好利用它們。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說明,User Friendly有一些有道理的。

在學校也無法不遇到這種空話。"E-learning"... 其實,如果要做到e-learning,不需要花很多錢。我在計中工作的時候也有遇到一些想要賣這方面“完整的solution”。(他們真的會說“solution”,好像沒有比較好的華語的說法……)不過,他們的軟體平常蠻有限制。而且,他們只會提到硬體方面的需求,不會談到另外一種“軟體” ── 人。

為什麼一些人真的認為如果我把一個課程放到網路上,所有的學生馬上會上線上課?如果他們不會來到我能看到他們的教室,他們怎麼會準時自己上線到一個我只能看到IP跟帳號,但是看不到人的地方?夢想……

我幾年前(哇,好像真的已經快三年了)有用免費的Open Source軟體裝一個e-learning的網站要給我們系所用。結果:沒有人要用。不管是老師們或學生。為什麼?麻煩。老師們如果要用的話還要自己輸入教學內容,要做一些設定 ── 而且不是紙上寫的,都要在電腦上做。而學生…… 我不想再聽到那句“現在的年輕人網路都很厲害。”亂講。一些會,但是很少。大部分的人只能模仿別人“教”他們的一些動作。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很多課程、系所、甚至學校名稱裡包含“應用”?看起來現在很流行“應用”。不過,應用什麼?怎麼應用?我教的系所也是其中一個會“應用”的語言相關的系。所以,我們應該要應用語言。不過,如果真的要應用語言,可能也要有另外一些能力、技巧、知識。至少我教口譯的時候會給學生這種額外的能力。

不過,單純教口譯或筆譯也還沒有很多用。畢業之後,學生要翻什麼?文學?Harry Potter弟123個中文版?(為什麼沒有人要翻Douglas Adams?太難,對不對?)還有一些嘻嘻哈哈的聊天?然後呢?我在別的學校有教過“科技翻譯”。問題是,那些學生都是社會組,他們對“科技”(請問,什麼是“科技”呢?這包含蠻多東西……)的了解會多深?如果我要翻一片文章或一個會話,我必須了解內容,不然我只在玩游戲。

在那所學校還有另外的問題:研究所的學生當然蠻強,所以比較容易克服一些問題,但是四年級…… 我一直覺得他們翻出來的版本不太“漂亮”,不太順。問他們之後才發現他們根本沒有上過“普通”的筆譯課!如果他們還沒有了解基礎,他們要怎麼做進階一點的翻譯?

不過,跟口譯或筆譯不太有關的人對這種問題好像不太在乎。我在我們系原來不想教同步口譯,因為我認為我們的學生還沒有達到相當的水準。或者,如果真的要開這種課,真的要給他們多一點機會準備,所以至少要有兩年的逐步口譯。不過,其他人認為只需要一年(四個學分)的逐步口譯,然後就可以上同步口譯。如果已經有上過其中一種的口譯,那就應該要上另外的,對不對?

不過,這樣可以做到什麼“同步口譯”?自己想…… 我發現比我原來期待的還有多一些課(在各學校)會這樣:有一個很漂亮,很偉大的課程名稱,但是…… 像“專業翻譯”:台灣人很喜歡“專業”這個詞。但是,如果只有一個“專業”的翻譯課,其它翻譯課應該“沒有專業”,對不對?

或者看“模擬”,像“模擬口譯”。意思是不是只要假裝做口譯,所以只要假裝上課?原則上,所有的口譯或筆譯課都在“模擬”實在的工作。還是哪裡有學生上口譯課還可以賺錢?我沒看過……

“高級”應該也要加入這個俱樂部。我有教過“高級英語會話”。我不想再想到那門課。為什麼不能簡單地用“基礎”跟“進階”?(我有教過這樣兩種的筆譯課,學生跟我都還活著)答案好像很簡單:因為不好聽。主要的不是內容,主要的是包裝、空話。

所以,那些話 ── 沒意思而已……

2007-11-22

摩托車很危險……

有沒有聽過這一句?我有,好幾次。不過,我不太喜歡聽到這一句。

為什麼?第一,從語法立場來看這個句子,摩托車好像是主詞。後面有一個形容詞描寫那個主詞。所以,聽到這個句子,我會認為摩托車對周邊的人造成危險。Hmm...

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要從斜後面安靜地靠近我的摩托車。如果我從前面來,它早就看到我,然後…… 我不敢想。也許,我到現在騎的摩托車都特別乖,從來沒有對我做壞事。也許是因為摩托車怕我……

還是那一句的意思是騎摩托車的人造成危險?那你最好要把我關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因為我也騎摩托車。不過…… 我雖然知道一些人不在乎他們周邊,也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但是剛好在我們學校附近我常看到騎摩托車的學生轉彎前開方向燈。

我們學校(跟許多其它討厭摩托車但是愛汽車的學校一樣)四年前禁止摩托車到校園。那時候給的理由是“摩托車很危險”。好像有聽過,對不對?奇怪的是,我在校園也有看過汽車飆,但是沒有人說“汽車很危險”……

因為我自己騎摩托車,我也多一點在乎我的學生怎麼騎車。學校(學務處)雖然會公布車禍統計,但是那只是一些,學生向學務處報到的車禍,而且學務處不會注意車禍原因。

可惜,如果我發現一個學生好像有車禍,然後問是怎麼發生的,大部分是同一個答案:被汽車撞到。剛一個禮拜前才有學生體驗這種事,因為汽車司機沒有看後鏡,而且已經轉彎的時候才開方向燈……

我真不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坐四輪車的人比坐二輪車的人厲害、周到等。我在台灣的路上遇過不少坐四輪車的瘋子。我也有看過足夠的機車專家,沒有錯。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只說“汽車很危險,摩托車不會”。

如果要說一個總判斷,可能只有“中華民國的駕照考試無法保證通過的人真的會開或騎車。”如果有懷疑,你可以買滷味跟珍奶,然後去最近的監理所看他們考試……

如果真的要談到危險,可能要說“機車騎士較容易受危險。”摩托車沒有airbag(現在已經不太對,而且有衣服),沒有另外一些汽車會提供的保護。而且,在台灣沒有多少人會買比較安全的安全帽,更少人會穿機車專用外套等。所以,撞到的時候會輸的是摩托車……

我一個人雖然不會造成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可以煩人,讓他們再煩別人。而且,我現在自己做一種“統計”……

2007-11-21

注音輸入法?不用,漢語拼音比較好。

幾乎每次我要在一台Windows電腦因為要寫華語提到漢語拼音輸入法,對方平常會跟我說”我們台灣用注音輸入法,你應該也要學才對。“不過,我還沒有真了解為什麼注音輸入法要那麼好。

第一,我不太相信這個”我們台灣用注音輸入法“的部分。雖然,在繁體中文的Windows有內建的注音輸入法,但是好像另外還有一些(內建的)輸入法。而且,在我們學校電算中心做行政工作的幾年內我有看到不少報修要求”我需要自然輸入法。“或”請幫忙安裝無蝦米,我只會這個。“如果台灣人已經可以那麼挑,為什麼外國人不行?

而且,好像不少台灣人忘記把眼睛展開一點:我不是台灣人,所以我的情況可能有點不一樣。寫我母語(跟許多其它語言一樣)的標準字是羅馬字。因為在台的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包含語言相關的系所)這方面不在乎,台灣人會把它們叫”英文字“。

所以,許多台灣人不會了解我可以用那些字寫華語。Dui tamen lai shuo, wo xianzai xie "yingwen". 不過,真的可以用羅馬字寫下華語的音。對一個”西方人“來說,如果可以用因為母語關系很熟的字,然後只需要學怎麼拼一些字代表某一種音還蠻方便。羅馬字有這個彈性。

如果一個西方人要學注音才能寫下華語,那就除了分配字到音還要學那些字本身,而且是一套對西方人相當”奇怪“的字。對台灣人來說,學注音有道理:如果比較大部分漢字的復雜度跟注音符號,當然注音簡單多了。(雖然,台灣人也可以考慮學羅馬字跟漢語拼音……)不過,如果要在電腦上使用,其實有更重要的理由為什麼漢語拼音會比注音好。

當一個台灣人,你應該知道注音符號包含多少個字。不知道?唉…… 37個。英語需要多少個字?26個。德語?30個。如果兩個語言都用羅馬字,為什麼字的數量不一樣?因為兩個語言用的音不一樣。漢語拼音用一個字沒有包含在英語用的字 ── 因為沒有相當的音。德語、匈牙利等有這個音,所以也有這個字:ü。雖然,在英語類的鍵盤上沒有這個字,但是可以用"v"取代,因為漢語拼音不在用它。

雖然1958年的漢語拼音跟1913年的注音一樣不是專門為了電腦輸入設計的拼法,但是早期的電腦大部分只需要支援英語,而我們現在用的鍵盤原則上是從那些鍵盤發展出來的,所以按鍵的數量幾乎都一樣。專門為了華語設計的鍵盤可能相當不一樣。不過,台灣現在用什麼樣的鍵盤格式?美國的。而美國的英語只需要26個字……

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我現在想說什麼,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這一件事情多麻煩 ── 因為你習慣了。其實,注音不只會占領37個按鍵,聲調需要多四個按鍵,所以總共有41個。你應該自己有發現,注音的符號不只會粘在文字按鍵上,它們也流浪到數字跟句號的空間。

請問,你用注音輸入法的時候如果需要寫數字,你會用哪裡的按鍵?功能建下的那一排?還是右邊的?右邊的,對不對?為什麼?因為輸入注音的時候你也需要一般的數字按鍵輸入注音的符號。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是不是有一點麻煩?如果要順利地,快速地輸入字,手最好不要動太多。動作越大越麻煩。你看,你的右手必須離開寫字的地方到旁邊,然後再回來。你不會想用打字的時候已經在你手下的數字按鍵?

不過,這個其實還不算什麼。我覺得真誇張的才是句號。西方人真不會想象右手需要離開鍵盤放到滑鼠上,然後要用滑鼠點桌面上一個工具列的某一個地方,之後我的句子才會有句點!這是怎麼回事!

我很久沒有了解為什麼OpenOffice有繁體中文版之後很多台灣人一直問什麼”工具列“的事情。當然:他們習慣Word提供的工具列,他們從來沒有看過別的情況。但是換一個立場,在外國人的眼睛裡這樣寫文章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如果我一定需要這個工具列才有辦法用到句號,而且這個工具列不是作業系統(輸入法)提供,是掛在某一個應用程式的,請問,我在其它應用軟體裡要怎麼寫正常的文章?好像沒辦法……

看起來,注音不太適合使用在普通鍵盤上,因為它會干擾鍵盤的正常使用。這方面,漢語拼音沒有問題:數字、句號,都還用得到。而且,還有:只需要有羅馬字,我原則上可以用任何鍵盤輸入漢語拼音。為了注音,我需要特別的鍵盤。很多住國外的台灣人會在台灣買鍵盤過去。他們沒有學過漢語拼音(或任何一個用羅馬字的拼法,學校只會教注音),而為了他們學過的輸入法他們需要一個包含那些特殊字的鍵盤。

所以,漢語拼音輸入法是不是可以考慮學?在Windows雖然有時候有一點麻煩把漢語拼音設成可以寫繁體漢字,但是Linux跟OS X沒有問題。Linux有scimsmart pinyin,OS X除了內建的漢語拼音(不太好用)還有Fun Input Toy。這一片文章就是用Fun Input Toy寫的。如果你想知道一個方便的輸入法多好用,你最好要試FIT一下……

2007-11-19

Zhuyin or Hanyu Pinyin IME?

"This is Taiwan, we use Zhuyin input. So you should learn it too." This is something I have heard numerous times, but so far it was not very convincing. Why?

Well, first of all, the "we use Zhuyin" part is not quite correct. In the years I had been working at our school's computer centre I saw plenty of requests to get this or that IME installed, because "I can only use this one." If Taiwanese may be "picky", why not me?

Another reason against Zhuyin and for Hanyu Pinyin is of course the fact that I can get along with Latin script very well. My native language is using it, and also many others I encountered. So, for Hanyu Pinyin, one only needs to learn which letters are assigned to which sounds.

For Zhuyin, I would also need to learn the characters themselves. For a Taiwanese, Zhuyin makes sense because the characters are much simpler than most Hanzi. But for someone used to alphabets in Roman letters, this is an entirely new set to learn.

But when it comes to computer input methods,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arguments. Zhuyin consists of 37 characters. When this script was created in 1913, people could hardly imagine computers. And when computers were created, people did not think of Zhuyin when they designed the first keyboard layouts.

The result? Zhuyin occupies not just 37 keys, there are four more for tone marks, so altogether 41 keys. The keyboard layout common in Taiwan is based on the standard English US layout. English operates with just 26 letters. That means, some more, usually differently assigned keys will be needed to input Zhuyin.

Did you ever notice that most Taiwanese will switch to the number keypad on the right when they have to key in numbers? There are numbers in the top row of the main key block, but... Those numbers are also used for Zhuyin characters. You want to key in Zhuyin? No numbers from there...

This is still a somehow acceptable workaround. Strange, but understandable. Much "funnier" are sentence marks. Just look at the layout: You need a period, a comma, a semicolon? Forget it! Did you ever notice how people write texts with Zhuyin? They write on the keyboard, sending the right hand to the keypad from time to time, and when they need a sentence mark, they will grab the mouse and click on a toolbar.

Without that special toolbar, the only other way available seems to be to call up a program displaying a character map, and to click on the sentence mark in question on that map. Microsoft has added such a toolbar to their office products, and the lack of such toolbar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people in Taiwan did not want to use OpenOffice in the beginning. (problem solved some time ago)

Imagine this: You need a special toolbar, assigned to a certain application, to be able to finish a sentence with a period. That also means, you can not write correct Chinese sentences in a mail (at least not without trouble) if the mail program does not sport a sentence mark toolbar!

All these problems are hard to understand for someone used to Hanyu Pinyin input. Hanyu Pinyin is based on regular Latin script. It uses just one letter for a sound that is not in us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ü. This one has been replaced by "v" on English keyboard layouts.

But I really only need the letter keys to input language. The number keys are still giving me numbers when I press them, and the same original functionality applies to sentence marks. I can input ,。、 right from the keyboard, as long as I use the Hanyu Pinyin IME.

All these are pretty good arguments in favour of Hanyu Pinyin. And there is one more: You can use it basically everywhere on this planet, with almost any keyboard layout. Did you notice that quite a few Taiwanese living abroad bring a keyboard from Taiwan, so they can look up the keys they need for Zhuyin?

So, you want me to learn Zhuyin so I can use that IME? No... The Hanyu Pinyin IME may not always be easily set up on Windows, but it is very easy to use on Linux thanks to scim and Smart Pinyin, and it is very convenient on OS X now thanks to Fun Input Toy. If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how an IME should behave, try FIT and enjoy...

2007-11-18

110V 的缺點

台灣,跟美國一樣,用110V的單相電。意思是,一般家電(燈、電視機、微波爐等)需要110V的供應電壓。所以,家裡大部分的電器用品需要110V。不一定每一個國家會這麼做。日本只有100V,歐洲用230V。

選一個國家的標準電壓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但這不是說這個決定一定是對的。我們環境在改變,所以也許影響這種決定的因素也會改變。

台灣人已經一段時間討論是不是真的需要第四個核子發電所。有人當然說是,供電不足。但是多少電被浪費掉?我不知道數字(而我懷疑有人知道),但是只要展開眼睛,天天就可以看到浪費電的現象。我想提到一個不太明確的。


有修過物理學的人應該還記得這種回路:一個電源,一個電阻。電阻代表一個用電裝置。上課的時候,老師可能給電壓跟電流,然後要問電阻。或者。進一步,他會給電壓跟功率,然後問電阻。修過物理學的人應該還記得R=U/I跟P=U*I。


不過,你有沒有看過這個回路?突然有另一個電阻。它有什麼作用呢?它代表電源跟R1之間的電線。每一條電線,每一個連接器有它的阻值。這個阻值雖然會很小,但是它在。你只要試用一下幾條不同電線當喇叭線,你就會發現不同線可能導致不同聲音大小 ── 因為有不同阻值。

所以,如果我們要聽音樂,我們最好要準備好一點的喇叭線。但是這跟110V有什麼關系呢?而且,跟浪費電也有什麼關系?抱歉,我們可能要計算一點。這是比較簡單的計算,為了了解原理。

我們想象一下四個電器:55W的燈泡、110W的烙鐵、1100W的烤箱跟2200W的冷氣器。我們先看一下在110V它們吃的電流會多高:

電器 功率 電流
燈泡 55W 0.5A
烙鐵 110W 1A
烤箱 1100W 10A
冷氣 2200W 20A

區別相當大,但是功率也是我們只要吧P=U*I改成I=P/U,很快就算得出來。那如果這些電器都用220V呢?

電器 功率 電流
燈泡 55W 0.25A
烙鐵 110W 0.5A
烤箱 1100W 5A
冷氣 2200W 10A

電壓變成兩倍,電流變成一半,很正常。不過,我們還有那一顆R2的電阻。它會有什麼影響呢?如果電流過一個電阻電壓會有落差。但是電壓會落多少呢?這裡我們要看阻值跟電流:R=U/I -> U=R*I。但是什麼電流?我們電器(R1)吃的電流……

1Ω聽起來不是一個很高的阻值,但是我們的電線跟連接器的阻值最好不要達到1Ω。我們看一下,在110V,如果我們用1Ω阻值的電線,那個電線造成什麼落差:

電器 功率 電流 落差
燈泡 55W 0.5A 0.5V
烙鐵 110W 1A 1V
烤箱 1100W 10A 10V
冷氣 2200W 20A 20V

正常,對不對?如果U=R*I,而阻值是1Ω,那電壓落差跟電流一樣。好吧,那如果我們真的有拿到一條2Ω阻值的電線,落差也變成兩倍:

電器 功率 電流 落差
燈泡 55W 0.5A 1V
烙鐵 110W 1A 2V
烤箱 1100W 10A 20V
冷氣 2200W 20A 40V

不過,為什麼我們要談這種電壓落差。有落差又會怎樣呢?這裡發生兩件事:第一,我們的電器(R1)現在缺一點電壓,所以它已經沒有辦法提供完整的功率。如果我們用1Ω的電線,實在的功率變成這樣:

電器 理論功率 電流 落差 實際功率
燈泡 55W 0.5A 0.5V 54.75W
烙鐵 110W 1A 1V 109W
烤箱 1100W 10A 10V 1000W
冷氣 2200W 20A 20V 1800W

而如果用2Ω的電線,我們得到這些功率:

電器 理論功率 電流 落差 實際功率
燈泡 55W 0.5A 1V 54.5W
烙鐵 110W 1A 2V 108W
烤箱 1100W 10A 20V 900W
冷氣 2200W 20A 40V 1400W

這已經有點恐怖,是不是?為什麼烤箱跟冷氣的數值會差那麼多?很簡單:我們有用U=R*I算落差。我們用P=U*I算功率。我們可以用第一個方程取代第二個方程的電壓:P=R*I*I=R*I^2。功率跟阻值沒有線性的關系,我們這裡得到平方數!

這表示,對功率越高的電器影響越大。不過,不只是我們的電器缺功率。它缺的部分不會“不見”,這個缺少變成溫暖,在R2(我們電線)的地方。為什麼一條延長線如果接電燈沒有變化,但是接烤箱或電磁爐它就會變“溫暖”?(還是溫暖已經變成燙?)原因就在這裡。

那,考慮一下,如果這個功率現在不是在一條延長線的長度變成溫暖,而只在一個點要燒一整個功率?你有沒有聽過電器造成火災?不一定都是電器的“錯”,很可能是電線 ── 或者連接器的問題。

在台灣常可以聽到一個建議:功率較高的電器如果不使用,最好要拔掉電線。如果你喜歡火災,你就要按照這個建議。如果我的烤箱沒有開,它不會吃任何電。但是,如果我常拔掉電線,插座裡面的彈片會慢慢變弱,變鬆。接觸會越來越不好,而接觸不良的話,阻值會變高。恭喜……

那麼,為什麼我會說這些是110V的缺點?220V會好一點嗎?我們看看1Ω的阻值:

電器 理論功率 電流 落差 實際功率
燈泡 55W 0.25A 0.25V 54.93W
烙鐵 110W 0.5A 0.5V 109.75W
烤箱 1100W 5A 5V 1075W
冷氣 2200W 10A 10V 2100W

而如果用2Ω的電線:

電器 理論功率 電流 落差 實際功率
燈泡 55W 0.25A 0.5V 54.875W
烙鐵 110W 0.5A 1V 109.5W
烤箱 1100W 5A 10V 1050W
冷氣 2200W 10A 20V 2000W

我們當然還是有同樣的問題,但是它影響小多了。為什麼?因為在220V,跟110V比起來我們只需要一半的電流。而落差功率是P=R*I^2…… 所以,如果從110V升級到220V,可以減少一些問題。

現在應該有人說“但是,我們的冷氣平常用220V!”沒錯,台灣供應給居民的三相電是220V,跟歐洲的單相電壓一樣。(OK, 歐洲用230V。)歐洲的三相電是400V……

一般居民沒有辦法自己改電壓,國家才行。所以,一般居民可以做什麼呢?如果要賣電力較高的電器,最好要找可用220V的。在電力較高的電器一定要用相當好的線材跟連接器。而且,最好不要把供電線常拔掉。另外也可以煩政府,叫他門把標準電壓從110V升級到220V……

2007-11-15

讓LLC8000的老師麥克風睡眠

我教同步口譯的教室可惜有裝LLC8000。(我好像已經提過我不太喜歡這個系統。)教室雖然也有兩個口譯停,但是考試的時候我不喜歡使用它們。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如果一個學生只有五分鍾的時間,你不會叫他先去口譯停,關門,坐下。

如果我叫學生用老師位子的耳機,我雖然只會省幾秒而已,但是學生有多幾秒也不會反對。只有一個問題:用老師的耳機麥克風讓學生聽的時候,老師的麥克風有開,而且有連接到老師耳機。所以,學生如果開始講話就會干擾自己。但是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放心,這次不用烙鐵,不需要任何工具)


老師耳機麥克風的接頭其實是兩個3.5mm頭在一個“包裝”。單聲的接頭是麥克風,立體聲的頭是耳機用的。


我們只需要一條立體聲耳機延長線。(兩邊3.5mm的頭,一邊公,一邊母)


我們把延長線接到耳機座跟耳機頭。這樣在耳機還可以聽到聲音,但是麥克風沒有接。


另外一個好處是長一點的線,所以學生可以坐在老師桌旁邊,但是我還可以操作所有的設備。而如果你懷疑我怎麼還能聽到學生聽的原語:控制台內建的Monitor喇叭跟老師耳機平行。它這樣會較大聲,所以我還會在上面放一本小詞典蓋著它 ── 剛好……

2007-11-14

電腦專家:公文線上簽章系統

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對某些人用”專家“這個稱呼,因為我不想用一些比較不好聽的詞。這樣,我有機會遇到很多”專業人才“。我是口譯。我沒有很多張紙說我會或是什麼,但是這個有。我雖然也有另外一些能力,但是我沒有台灣人很重視的那張紙說我真的會。所以,我應該不太懂或會,而那些有那一張紙的人應該很厲害,對不對?沒關系,我還是在現在教書的這所學校四年半在電算中心有做行政工作。

那時候,我的工作範圍包含校園網路,宿網,伺服器,行政電腦,電腦教室電腦。我在那時段內發現,好像在不少學校的電算中心,成員主要“規劃、設計、管理”(其實,不只有計中會這樣),但是沒有人實在“工作”。當然也有不一樣地方。在中正計中可以找到一些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的人。嘉義縣網中心沒有多少資源,所以根本只能做他們自己會做的。或看台南縣網中心做多少事。不過,如果你想”玩一玩“,可以到Google,輸入一下”設計 管理 規劃“。你會看到很多台灣的學校...

有一次(大概一年前)我跟另一個計中的同事去高雄一所國立大學,要參加一個“公文線上簽章系統開發成功發表會”。(他們真的這麼說)當一個外國人(至少在這裡),我討厭公文。我不了解,為什麼21世紀的時候還要用一個皇帝公務員為了表現自己的重要性幾百年前想出的做法。所以,我原來很高興聽到有人至少想改善這個%#&@%的東西。夢想...

一家公司有開發這個系統,所以在場有他們公司幾個人,包含一位經理,還有那所學校計中的組長。(我那時候在我們學校也被叫“組長”,不過那也只是一個稱呼而已)他們計中主任較忙,只能歡迎我們,然後就走了。之後都是公司的人介紹。在場,除了我們兩個計中的人,其他都是各學校總務處或秘書室的人。所以,他們不太了解技術,但是比我們兩個了解公文處理程序。

那個系統有接到那所學校的“Single Sign-On“方式。"Single Sign-On“的意思是你只需要一對帳號跟密碼,然後可以用(學校或公司)所有的資源。Google也這麼做:你只要有GMail帳號就可以用Google Docs, Analytics, Picasaweb, Blogger等。不過,在學校(或者公司),這種SSO平常比較麻煩,因為平常有各種各樣平台的主機,而Windows不太喜歡用Unix世界流行的LDAP。微軟有把它改裝,自己加上多一些東西,然後叫它Active Directory。而且,密碼的哈希演算法不一樣,所以如果有Windows跟Unix (Linux, BSD, Solaris等)的主機,SSO會蠻麻煩。

我們也想做到SSO,所以我們當然很想知道那個系統用什麼認證方式。那位經理回答“不好意思,學校原來已經有那個SSO,這不是我們公司做的。”這好像不是我問的。我想知道他們自己的系統用什麼認證方式。“請問,貴公司是用LDAP,AD還是一個資料庫?” “不好意思,這個我現在不太清楚。”你“不太清楚”?你不知道你自己的系統用什麼認證方式?厲害... 計中組長坐在那位經理的旁邊,但是整個時候沒有說任何話。看起來,他也“不太清楚”自己的網路... (不過,他們兩個應該有幾張紙”證明“他們電腦方面多厲害)

我已經說過我對公文程序不熟 - 但是在場的秘書等很熟。這個系統要允許學校省紙,因為可以直接在線上簽公文。但是... “請問,我沒有看到關於附加檔處理的資料。可不可以麻煩解釋一下?“ ”不好意思,附加檔可能要印,我們系統目前還沒有辦法線上處理附件。“連不了解技術的文書人員那時候都(禮貌地)笑...

教育部為了這個系統的開發出捕助款。我沒有問多少,但是一定超過我的月薪。教育部理論上應該不想排除人。因為我一直聽到"Windows, Word等“,我問他們Linux或OS X的電腦能不能使用那個系統。“不好意思,我們目前只會支援微軟的系統。“很好... 我雖然在台灣算是外國人,但是我住在這裡,所以他們浪費的也包含我的稅。

這是2006年發生的事。介紹的過程中,公司的人談到支援的時候,不只有說"Word, IE等“,他們具體地說"Windows 2000, IE5.0-6, Word 2000"。Hmm... 那時候IE7快要出來,Windows Vista跟MSO2007隔年也要上市。那,那些新版本呢?“不好意思,我們目前還沒有機會測試。我們支援的就是這些。”

結論:他們跟教育部拿錢開發一個一定要買微軟產品才能使用的系統。他們希望學校會給他們更多錢跟他們買這個系統。但是連使用Windows的人可能隔一,兩年就無法再(正常)使用那個系統。雖然可以在線上簽公文,但是已經當電子檔的附件還是要列印。而且,他們公司的人好像也不太了解自己的產品。厲害,真厲害...

2007-11-12

“我會Word。” “我會合氣道。要不要比?”

“我會Word。” ── 我真愛這句話。每次聽到人家說這一句,我會看周邊,看附近會不會有比較硬的牆壁可以撞我的頭。單純語言方面,這句話已經很好笑:“Word”是一個應用軟體,所以可以算是一個“東西”。

它不是一個程序、一個技術或技巧,它是一個東西。我們當然可以用這個東西當一個工具做 ── 文書處理。不過,這裡有另外一句我較常聽到的話:“文書處理就是Word。”了解……

我們換一下舞台。我們把文書處理這個技術換成開車。開車也需要工具才有辦法做:汽車。不過,不是隨便任何一台汽車就可以。Word不是唯一的文書處理軟體。(完了,我剛不小心公開一個很多台灣人不知道的秘密!)所以,對汽車來說,我們應該要選某一個牌子。Toyota可以嗎?(放心,他們沒有給我錢。)所以,如果我們這方面要用一樣的方法,我們應該要說“我會Toyota。”

請問,有沒有聽過?而且,你聽到這一句,你會不會願意坐那個人的Toyota?還是…… 你會不會擔心他會不會開車?我會。(擔心)不過,會更好:一些人還會特別強調“不過,我只會Word2000。“再換成開車舞台,好像變成”不好意思,我只會Toyota Camry。而且,只會2002年的Toyota Camry。而且,其實,我只會黑色的。那台白色的不行。“厲害……

我們當然也可以換成其它舞台:”我只會大同的電鍋,但是一定要是綠色的。“或者”我只會LG的電視機,但是只有液晶的。“當一個跟語言有一點點關系的人我真可憐那些人,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買一個真正的動詞,只能用(二手的?)助動詞。

好吧,語言先玩到這裡,想象那些人”會使用Word“。會”使用“…… 這個”使用“包含哪一些操作呢?如果是”會Word“的人,這平常是啟動程式、打字、用滑鼠選字、點一些圖像讓字變大一點或換字型、點磁片圖像、輸入檔案名、點OK、點印表機圖像列印。That's about it.

很好玩的是,這些都是Windows應用程式很基本的操作。所以,說”我會Word“的人原則上也可以說”我也會Quicken, AutoCAD, Lightwave, Cubase等其它5729個軟體。“

不過,我們回到原點一下:程序,技術 ── 文書處理。那些人會不會文書處理?他們會不會知道怎麼正確地寫一個段落?知不知道怎麼用段落樣式?知不知道什麼是樣本?他們會自己寫頁數還是讓軟體自動更新?其實,”會Word“的人大部分不知道我剛在講什麼……

原則上,如果有人真的”會文書處理“(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說”了解文書處理“),他可以用任何文書處理的軟體。當然,如果他對某一個軟體不熟,他操作會慢一點,而且操作可能不方便 ── 但是他還是
有辦法做,因為所有的文書處理軟體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當然也有區別,這個改天再說)

看起來,我好像一直在批評。好像是。為什麼?因為我天天遇到”會Word“的人。我試過跟他門解釋。試過不少次。但是…… 其實……

算了……

2007-11-11

Lebkuchen

Weihnachten rückt immer näher, also wird fleißig gebacken - gezwungenermaßen, denn hier in Taiwan bekommt man nicht sehr viel weihnachtliches Gebäck. Wenn es aber am Endprodukt mangelt, dann auch oft an den Ausgangsstoffen, und man muß sich etwas einfallen lassen.


Supermärkte in Taiwan kann man in dieser Hinsicht so ziemlich vergessen, da bekommt man gerade einmal Mehl, Zucker, Salz, Honig, Eier und mit viel Glück ungesalzene Butter. Das war es dann aber auch. Für "richtige" Lebkuchen benutze ich folgendes Rezept:
500g Honig
250g Zucker
250g Butter
1kg Mehl
50g Kakao
2 Eier
Lebkuchengewürz
10g Pottasche
eventuell extra Zimt und Nelken

Kakao bekommt man vielleicht noch in besseren Supermärkten, ansonsten muss man einen Laden für "Lebensmittelstoffe" (食品材料行) aufsuchen. Da bekommt man allerdings selten (oder besser gar nicht) Pottasche und die nötigen Gewürze.

Pottasche hat glücklicherweise einen chemischen Fachnamen: Kaliumkarbonat, K2CO3. Und das findet man im Chemiefachhandel. Taiwanesen werden zwar etwas skeptisch, wenn sie die Flasche mit dem Aufkleber sehen, aber ich könnte natürlich auch fragen, ob ich nicht noch etwas Natriumchlorid in ihr Essen geben soll - anstatt Kochsalz...

Bei den Gewürzen wird es "lustig": In Taiwan gibt es außer den "westlichen" Apotheken auch noch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Und die liefern fast alles, was man in der Küche zum Würzen braucht. (selbst ungemahlenen schwarzen Pfeffer) Hier gibt es nicht nur Zimt und Nelken, sondern auch alles, was man braucht, um sich selbst Lebkuchengewürz zurechtzumischen: Piment, Zimt, Nelken, Kardamom, Ingwer, Muskatnuß, Koriander. Ich hole meine Zutaten also aus dem Supermarkt, der Apotheke und dem Chemiefachhandel...

Man kann alles in gleichen Teilen mischen, oder Zimt und Nelken etwas bevorzugen - oder so mischen, wie man es selbst mag. Alle "Pulver" (einschließlich Mehl und Kakao) werden miteinander vermischt und auch die Eier dazugegeben. In einem Topf erwärmt man inzwischen Honig, Butter und Zucker, so daß sich der Zucker auflöst. Etwas abkühlen lassen und mit allen Pülverchen gut vermischen.

Ich verarbeite den Teig meist abends und lasse ihn über Nacht stehen. Am nächsten Tag kann man dann backen: 10 bis 20 Minuten bei 180 bis 200 Grad, je nach Dicke und Größe der Stücke. Und so können dann acht Kilogramm Lebkuchen aussehen:


Diese Lebkuchen habe ich übrigens schon bis zu einem Jahr in "normalen" Behältnissen (Keksdose, Steingefäß) und bis zu zwei Jahren in luftdicht schließenden Gefäßen aufbewahrt. Man sollte allerdings mindestens einen Monat vor Weihnachten backen, da die Lebkuchen nach dem Backen erst einmal hart sind und erst im Laufe der Zeit weich werden!

2007-11-03

社會組科技須知 - 軟體本地化: 火狐狸擴充套件

現在幾乎每一個人有至少一台電腦。雖然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正確地使用那一台電腦,但是每一個人還是很快樂地使用。雖然幾乎沒有人願意看一個軟體的使用手冊或它內建的說明,但是大家(特別在台灣)一定要他們自己母語的版本。不過,不一定每一個軟體是在台灣寫的,所以可能需要有人把一個英文版翻成中文。而這種事有時候不會很困難。

Mozilla Firefox是一個真不錯的瀏覽器,比你的IE好一些。你最好安裝,用一下。(而且順便也安裝Opera)Firefox一個較特別的地方是它的擴充套件。Firefox本身會提供基本的瀏覽器的功能,但經過擴充套件我可以做個人化,可以讓它變成我要的樣子。

那些擴充套件也是軟體。如果它們有使用者介面,可能要有人做“本地化”,把使用者介面翻成中文。寫一個擴充套件的人不見得懂中文,而你 - “不懂電腦”,對不對?好,那我簡單地說明一下:

這種擴充套件是一個"XPI"檔。意思是,檔案的“大名”是"name.xpi"。我們想象一下我們的套件叫"foxytunes",所以我們下載一個檔案叫"foxytunes.xpi"。不過,它其實是普通的ZIP壓縮檔。所以,我們可以把"xpi"改成"zip",然後就可以解壓縮。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目錄跟檔案。對我們有趣的是"chrome"目錄,其它我們可以不管。裡面我們會發現至少一個檔案:"foxytunes.jar"。(檔案名就是套件的名字)如果還有其它檔案,它們可能比較難過 - 因為我們不理它們。

"JAR"代表Java ARchive,所以我們又碰到一個壓縮檔。如果你的Windows XP或Vista沒有辦法解壓縮,你可以試試用ExtractNow。(或者你可以試試換一個比較方便的作業系統)解壓縮之後,我們應該有一些目錄。我們要的目錄叫"locale"。

如果你看不到這個目錄,這表示寫套件的人還沒有考慮到多語言化。那時候,換別的套件吧。不過,我們套件有這個目錄,所以我們進去。我們應該看到至少一個目錄。它的名字可能是"en-US"、 "en-UK"或也許有"de-DE"。

前面是語言,後面是國家。所以,"en"代表英文,"de"德文等。"en-US"是美國的英文版,"en-UK"是英國的。我們先在某一個地方建立一個"zh-TW"目錄,然後把"en-US"或"en-UK"(只有其中一個!)裡面所有的檔案拷貝到到"zh-TW"。現在我們要看檔案。

我們應該可以看到至少一個DTD檔。裡面會有一些tag,有點像HTML或XML。我們看一下具體的例子:

《!--ENTITY foxytunes.tools.label "Tools"--》
《!--ENTITY foxytunes.tools.key "T"--》

一個"Entity"是一個實體,一個元素,是這個套件使用的一個訊息。之後的"foxytunes.tools.label"是這個實體的名稱,而引號之間的部分才是真的要輸出的訊息,這裡是"Tools"。第二行很像,但是有點不同:這個實體定一個按鈕,"T"。(按"T"就可以叫出工具選項)

這裡的工作很簡單:我們只需要把兩個引號之間的部分翻成中文,但是不要動"key"實體!所以,把以上的例子翻成中文的話會變成這樣:

《!--ENTITY foxytunes.tools.label "工具"--》
《!--ENTITY foxytunes.tools.key "T"--》
簡單,對不對?下一步。我們可能看到一個"about.dtd"檔,裡面有(沒有想到吧)關於套件的資訊。不過,可能不只有這些。寫套件的人如果有做好的話,應該有地方你要改一個數值(看裡面的說明!),而且有地方你可以留你的資料:名字、e-mail等。如果你有翻這個套件,你也有貢獻,所以當然也要列你的名字。

比較害羞或在乎隱私的人可以用暱稱,但是e-mail最好要是比較可靠(長期可聯絡到)的。如果再用foxytunes的具體例子,這三行

《!ENTITY about.is.translated "0"》
《!ENTITY about.translatedby.name ""》
《!ENTITY about.translatedby.url ""》

要變成

《!ENTITY about.is.translated "1"》
《!ENTITY about.translatedby.name "Fang Sheyu"》
《!ENTITY about.translatedby.url "kosh@vorlon.org"》

原則上你的名字也可以用漢字寫,但是我會建議用羅馬字,因為這樣大家有辦法讀或寫你的名字。不過,可能還有其它檔案。裡面可能有這種內容:
enable=Enable
disable=Disable
unknown=Unknown
這些也很簡單:不要動"="之前的部分,但是要翻之後的。像這樣:
enable=啟動
disable=停止
unknown=未知
而且,我們可能遇到這種“奇怪”的句子:
theCurrentTimeIs=The current time is: %S
裡面的"%S"很重要,它是程式的輸出。這裡是時間,但是也可能是一個檔案名,帳號名稱,溫度,任何數值。我們先要了解它在原文的句子有什麼作用。這裡是受詞,而且我們可以較容易了解它代表時間。有時候我們在目標語言可能要把它放在句子裡不同的位子,所以先要確認。這次沒有什麼問題:
theCurrentTimeIs=目前時間是: %S
我們可能碰到的檔案(目前)只有這些。如果要做這種套件的本地化,我們最好先把"en-US"或"en-UK"的檔案拷貝到我們"zh-TW"目錄,然後修改內容。不過……

我們存檔一定要用UTF-8編碼!而且,我們其實可以用一個方便一點的editor,不需要用Windows的notepad(記事本)。只要找一下"windows free xml editor unicode"或"windows editor unicode",就會有一些選擇。抱歉,我已經幾年不在用Windows,所以自己不在使用那些editor。也許別人可以提出一些建議?在OS X 我用TextWrangler,在Linux大部分是BluefishScreem

翻完了?一切都正確?最後確認一下,然後把一整個"zh-TW"目錄壓縮(例如ZIP檔),然後寄給擴充套件的創作人。他會把你的翻譯加進去,然後線上更新套件。

恭喜!你剛把一個軟體改成多一些人可以用!

2007-11-02

社會組科技須知 - 升級卡帶

你還在用錄音帶教語言?你真討厭你的學生,是不是?也許別人不會像我這麼”敏感“,但我從來(從11歲時學俄語開始)討厭在語言課聽錄音帶。老師講的沒有問題,但是帶子?Rrrrrrr...

不是因為我太習慣老師的發音,是因為放錄音帶音質很差。只有一些學日語的時候聽過的錄音帶還不錯,其它…… 那,如果我那麼不喜歡聽錄音帶,我那時候怎麼還會用錄音帶聽音樂?很簡單:我有照顧帶子跟錄音機。

錄音帶算是屬於”類比“的媒體。這表示,我寫的跟讀的資料不見得一樣。我可以努力接近100%,但是我永遠達不到100%,只能接近。而且,如果我要接近,我必須用好一點的設備(錄音機,帶子),必須照顧(保養等)設備,有時候甚至可能要調整一下。在學校有可能嗎?誰想做?誰會做?

只要錄音磁頭對播放磁頭一點點歪掉,高低音就走了。只要磁頭沒有100%幹淨,S/N(訊號對雜訊的比率)就很差。而且,學校平常為了“方便”會用(很便宜的)卡帶。如果你沒有聽過reel-to-reel的錄音機,你不知道卡帶多爛。

你覺得reel-to-reel較麻煩?可能。但是卡帶也是。你有沒有發現在CD可以很簡單地從第二首跳到第八首歌?卡帶呢?你要等,等,等…… 卡帶還是“怕”灰塵、高溫讀、高濕度、磁場…… 所以我們最好要從卡帶升級,對不對?

我猜你應該有聽過“MP3”這個名稱?放心,MP3本身不是非法的東西。(談到“非法”:唱片公司自己不見得會尊敬(別人的)智慧財產。)它是一個專門針對聲音資訊用的壓縮格式。正確的名稱是"MPEG-1 Audio Layer 3",但是這不太重要。你喜歡聽音樂?但是還沒有MP3 player?買一台!擔心買錯?跟你的學生借用一下!我猜在這方面,他們會很高興得幫助……

選MP3播放器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上課也要用的話,你可能常常需要把一個檔案裡面的一個部分重復播放。你最好確認一下這方面的操作方不方便,按鈕(或相當的東西)會不會比較耐用。而且,一定要試聽!那種播放器還是包含類比的擴音器,而比較“便宜“(有人也可能想說”爛“)的公司可能不知道怎麼設計較好的擴音器。

我在這所學校剛開始的時候用一台T-650(Sony的PDA)。它的播放軟體允許我定A跟B點,然後可以一直重復播A跟B之間的部分。觸摸式銀幕,還蠻好用。不過,播放MP3較耗電。後來(到現在)我用一台512MB的Creative MuVo。它雖然不會讓我定AB點,但是操作很方便。如果我再換的話,我應該要找一台flash記憶體、至少16GB容量、而且音樂管理較好的播放器,因為我上課時較常會用到我的音樂。(目前已超過13GB,約2500首)

下一步:內容。我們有播放器,當然需要東西可以播。每一家出版社現在如果提供“媒體”,一定會有CD。也許他們也還有錄音帶,但是也一定有CD。所以:跟他們要!有時候(一些雜志附上的CD)已經會有MP3檔案,但是大部分會是普通的Audio CD。所以,我們要轉換。

我猜你在用Windows,所以可以考慮安裝iTunes(如果要方便,也要管理音樂)或(只是例子,還有其它免費的軟體)CDex。(放心,有中文介面)OS X已經包含iTunes,而Linux上有好幾個軟體可以用。

不管你用哪一個軟體,首先可能要設定轉換的bitrate。音樂的話,較多人現在用192kb/s。上課要用的大部分應該是講話的聲音,所以可以用低一點的音質(不過,192kb/s也很好),但是最好不要低於160kb/s(立體聲)或80kb/s(單聲),不然可以再用卡帶……

大部分的播放器也可以當隨身碟,所以可以把MP3檔很簡單地從電腦復制到播放器。不過,在教室要怎麼播放?如果你願意花幾百塊(在台灣好像較少人願意做),可以買電腦用的“多媒體”喇叭。(“單媒體喇叭”也可以,但是台灣不在賣)那種喇叭包含擴音器,可以直接接上MP3播放器。

但是,如果已經有語言教室,有很多設備,但是老師桌上只有LLC8000的控制台呢?也有辦法。像LLC8000在左邊有額外的麥克風輸入端(6.3mm)。最簡單的是買一條轉換線,3.5到6.3mm。不過,這樣還會有兩個問題:第一,那個麥克風是單聲的,所以它只會接到左邊的聲道。第二,麥克風輸入端會期待很低的訊號電壓,但是耳機輸出端會提供較高的訊號電壓。所以,在播放器調整大聲一點點,聲音就變成不好聽

如果要很正確地調整電壓跟阻抗,我們可能需要五,六顆電阻,但是在這個情況,兩顆電阻就會夠:在6.3mm的接頭裡,我們不要把紅色(左聲)跟白色(右聲)直接悍到接頭的端子,兩邊先要接各一顆1kΩ的電阻,然後把那兩顆電阻接到接頭的左聲端。這樣就不會有問題。如果你擔心自己會拿錯烙鐵(它一邊有時候會變溫暖一點),應該也可以找到一個知道如何拿烙鐵的學生。

我不喜歡LLC8000

你不知道LLC8000是什麼?幸福……
LLC8000是Sony為了語言教學設計的廣播系統。我沒有找到它是什麼時候設計的,但是應該有幾年了。當時,它應該是不錯的系統,但現在是2007年……

看它的功能,聽起來不錯。但是…… 第一,我還沒看過人會用它一半的功能。第二,它其實缺一些”功能“。第三,它現有的功能也不見得那麼好。

那,它缺什麼功能?對我來說一個很大的麻煩是它同時只能處理一個訊號來源。聽起來很正常,但是你有沒有上過同步口譯的課?老師要播一個媒體讓大家聽,但是同時也要讓大家聽到其中一個學生的聲音。在LLC8000不可能。到去年我用一些接到另外一台擴音機的無線麥克風,現在終於可以用有線(桌上)麥克風。麥克風不能接到LLC8000,不然就沒有意義。

接到LLC8000的訊號來源全部都可以直接經過喇叭聽到。但是只有老師的錄音機跟麥克風也可以直接在學生耳機聽到,其它來源(接到AUX1-4)需要分配到一個群組,這樣那個群組才有辦法在耳機聽到那個聲音。為什麼?這沒有道理。不過,Sony的人怎麼說?”你只要分配到一個群組就可以。“但是到底為什麼我首先還要分配呢?

而且,把一個訊號分配到一個群組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反饋。只要有一個學生把耳機放下或在一個位子沒有學生但是耳機有開,就有可能學生麥克風收到學生耳機的聲音,然後大家可以欣賞很煩的反饋。為什麼那時候學生的麥克風要有開?別問我,我不知道……


LLC8000真是前一代的廣播系統,它主要的媒體還是錄音帶。如果想用先進一點的媒體(CD等),要把CD player接到AUX輸入,然後要把輸入分配到學生群組才有辦法在耳機聽到。

Sony沒有打算零時接訊號來源,所以如果一個老師想把他MP3 player接上去,只能用左邊的額外麥克風(1x6.3mm)或老師耳機麥克風(2x3.5mm)的插座。但是,因為那些輸入端是麥克風專用,阻抗跟輸入電壓不符合一個耳機輸出的阻抗跟電壓,所以需要自己做一個減弱器(三顆電阻就夠)。

可惜,大部分教語言的老師們因為自己當學生的時候有用同樣的設備(而且,自己對用電的東西也不太了解),所以就不會考慮到想要別的系統……

2007-11-01

我雖然是外國人,但我不是外星人,也不是觀光客!

本地人應該知道,如果要在某個地方報名或注冊,一定要提供身份證字號。雖然,有時候政府好像會兩次發同樣的字號,但是平常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但是,如果外國人來的話……

如果我要去銀行開戶,行員雖然會看我的居留證(相當本地人身份證),但是好像只是為了確認我會不會住在台灣。之後他們還是會要"passporto"。看起來,中華民國的證件不太可靠,沒有價值。

要處理外國人的資料,根本就要用護照號碼,對不對?還是……?我們學校有薪資查詢系統。聽起來很偉大,但是它只是一個小web介面,會從資料庫讀一些資料。原來,資料來源不是校務系統的資料庫,而是一個Excel工作表。而且,另一些服務也有獨立的資料來源。

這也是說,使用者名稱跟密碼都是獨立定的。名稱還好,但是密碼…… 外國人?Hmm,那我用他居留證號碼,但是拿掉最後的數字。外國人?他的居留證為什麼開頭兩個文字?我們台灣人只有一個,那我把第一個拿掉。外國人?當然要用護照號碼!不過,他的號碼較長,我拿掉後面兩個數字。外國人?當然要用護照號碼!但是他的字號怎麼都是數字?我們的護照不會那樣!那,我應該要加一個文字……

當時,我非常“高興”地用學校的線上資源。(用?我根本沒有辦法用!)不過,有一天我也已經沒耐心了。而且,我在電算中心做行政工作,管理所有的網路資源,包含e-mail主機。我有跟各辦公室說過幾次,請他們用我的居留證號碼,而特別請他們不要亂玩我的密碼。沒有變化。所以,有一天我改人事主任的e-mail密碼。

沒有多久之後,人事室打電話過來。
“主任的e-mail好像有問題,沒辦法看。”
“對。”
“對?為什麼?”
“我有改他密碼。”
“為什麼要改主任的密碼?”
“因為在這裡每一個單位都隨便設我的密碼。我有居留證,政府把他的字號有改成十碼,所以跟你們身份證一樣長。我住在這裡,不是觀光客,所以不需要用護照號碼,我有居留證。而且,當密碼的時候也不要亂改字號,不然我根本沒有辦法做任何事。資料是從你們那邊來,所以,能不能跟所有單位說明一下這一件事?”
“喔……”
之後,我沒有再碰到這個問題……

不過,不只有我們學校會這麼厲害…… 我去年在一所國立大學兼課。他們各方面周到,有制度,有效率,但是…… 他們當然也有校務系統。老師們不只要輸入成績,也要“預警”,如果一個學生可能不會過。我收到系統相關的說明,根據這個說明我帳號跟初期的密碼應該是我的“身份證字號”。不過,我一直沒有辦法進去。一個原因:一定要用Windows,因為他們系統需要在使用者電腦上跑ActiveX!

好,我用我們學校的Windows電腦:帳號或密碼錯誤。我借用他們系辦的電腦:帳號或密碼錯誤。他們系秘書後來幫我找他們計中相關的人。他說一定是輸入錯誤,我應該有打錯字。(如果我不會正確地輸入我自己的居留證號碼,我之前要怎麼管理好幾台伺服器?)後來他要我唸我的“身份證字號”給他聽。
"LC0..."
“不對。”
“但是這是我的居留證號碼。”
“不對。不是這個。”
“但是,我居留證只有這個號碼。”
“不是這個。是24開頭的。”
“24?那是護照號碼!”
“就是那個。”

不過…… 還是進不去。秘書再幫我聯絡那個人。當然應該是我打錯字。他要我唸給他聽。
“24……8”
“不對,沒有後面那個8。”
“但是,我的護照就是這個號碼。”
“不對,後面那個8沒有。”
Hmm,為什麼我對一些學校的電算中心有點感冒……?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會了解在台灣工作的外國人不是觀光客?我們有本地的證件,跟身份證字號一樣長的字號。(不過,開頭兩個文字,所以很多線上表單不會接受 - 玉山銀行、台灣Sagem...)我已經八年用遠傳的門號(我知道,我會換……),但是我還是沒有記住他們用的“身份證字號” - 因為他們有想出完全不一樣的游戲。

四個字:亂七八糟……